一、合作社发展概况
(一)基本信息 合肥市庐江同大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3月,法人代表董学斌,是为粮食生产提供耕、种、收、植保的农机服务型主体。合作社注册资金150万元(其中:王尚中128万元,11名核心成员出资22万元)社员52户。2014年,合作社总资产达到243.6万元,销售收入267万元,利润112.9万元。
(二)基础条件 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平田耙、犁13台套,秸秆粉碎装置6台、收割机12台、水稻插秧机11台,育秧流水线设备10台、其他机械维修机具16套;办公、服务场所380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
(三)组织管理 合作社为加强组织管理,除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外,还设立了财务办公室、技术服务办公室、后勤保障服务办公室。其中财务办公室的职责是为合作社社员管理成员帐,及时汇报财务信息;技术服务部主要依托于乡镇、县级部门的农机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引进新型农机及操作技术,研究改进适合本地的机械、农机作业技术执行质量监督及评价等;后勤保障服务部主要负责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保管、发放,以及农业机械、机具的保养维修等工作。
(四)经营模式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推行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坚持抓安全生产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及维修服务,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和创建服务品牌机制,确保合作社正常运行。合作社对社员承包田、种田大户等提供耕、种、收、植保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签订作业协议,年作业面积达3.5万亩,服务总收入200余万元。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二、合作社发展历程
(一)发展背景
1、经营主体的改变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庐江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劳动力自然流转成为普遍现象,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常态,农户地块逐步集中,经营规模逐渐增加,出现了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这种新型经营主体一经出现就突破了一家一户的“细碎化”分散经营的种植格局,逐渐形成块状经营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大大提升了机械化利用率。
2、地势条件优越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搭建天然平台。合作社周边地区地势平坦,最适合大面积机械化作业,最利于集约化生产经营。实践证明,采用大型农业机械连片作业,既可减少作业环节,又可降低作业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据统计,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大面积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综合增产能力为96公斤/亩,平均亩作业耗油下降20%—30%,作业收费降低20%—35%,作业时间可缩短10—15天,既简化农艺又节本增效。
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形势下,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地缘优势努力发展成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发展模式
1、初期经营模式 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仅是以代耕作为主要的经营模式,具体表现为合作社整合附近农机资源,为其他农民耕作土地,并收取相应的机械费用,土地仍是由农民分散种植,农民与合作社是雇佣关系,合作社为农民进行某些生产环节或生产全过程的机械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在此经营模式之下出现了如大型机械闲置时间较长,回报少,社员收益低等问题。
2、中期经营模式 为解决初期模式中的一些问题,2013年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转变方向,在不断整合新的农机资源、装备更多的农机具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正在不断快速发展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与这些新型的经营主体签订全程机械化作业协议,努力建设成可以深入粮食生产各个环节中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3、近期发展新内容 在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过程中,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断丰富自身的农机服务内容,立意打造机插秧创新新模式。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水稻工厂化育秧、插秧服务。2014年,为同大种植大户育插秧面积达3000余亩,并且为其提供全程服务,2015年机插秧的面积达到1.5万亩,全程服务的规模实现突破。二是将插秧机改装成可在水旱田中高速行进且便于操作的农药喷雾机,日工作量可达350亩,采取集中配药,加大雾化的方式有效地提升稻麦病虫害防治效率和效果。相对而言,传统的背负式喷雾机,日作业量仅为20-30亩,效率远低于插秧机作业,且由于水量不足,雾化效果不良,导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不断改装,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根据田间实际,从外地引进更多先进机械,不断增强合作社机械实力,丰富合作社服务内容。这一系列改进举措都为马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社和农机化发展认识
(一)合作社和农机化发展的意义
1、合作社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有利于加速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装备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大缩短了农忙季节的作业时间。 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装备了大马力拖拉机、整地机、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大农机装备由旱田向水田拓展,机械化生产环节也由整地、播种向种管收全程延伸。通过实施大农机标准作业,提高了农业先进技术到位率,增加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2、合作社的发展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增强会员的团结协作精神。有了合作组织的统一调度安排和统一收费标准,保证作业质量、避免无序竞争。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实现了人、地、机的高度融合与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通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吸引农民带地入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
4、合作社的发展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农机专业合作社使用先进机械,实施深松整地等标准化作业,作业区耕层由不足20厘米提高到30厘米以上,打破了犁底层,活化了耕层,改善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土壤透气性,提高了秸秆还田面积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土壤风蚀、水蚀和病害,增强了蓄水保墒、抗旱排涝能力。同时提高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水平,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合作社的发展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耕种,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发挥了农业生产主力军和先进技术应用主要载体的作用,挑起了粮食增产提质的大梁,成为确保粮食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影响农机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大。由于条件限制,农机合作社发展难以得到像银行资金此类金融资本的支持,导致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
2、专业人才匮乏制约农机合作社服务水平提升。马河农机服务合作社目前的管理者为当地农民,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专业人才匮乏。
3、零散小块面积田块和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仍然较多,土地流转连片规划整治力度不强,难以满足大型机械作业的条件。
四、下一步打算
(一)建立互助基金会。为扶持本社社员生产,建立互助基金会。通过滚动发展,让更多农民收益。希望政府部门拓宽扶持政策,重视农机合作社发展困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建立更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农机合作社管理模式。
(三)购买引进新型实用的机械,加快合作社硬件基础建设,提升作业装备水平。
(四)加快学习新的合作社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摸索,创建内容丰富的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合作社软件基础建设。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云丰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云CHCI系统|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