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大现代农业科技园基地有100000株养心菜种苗、30000株观音菜种苗、50000株杭椒二号种苗现货出售,欢迎新老客户来电订购,量大从优,联系人:马经理15256204003。
养心菜
一、物种特性
1.植物学特征养心菜株高25—30厘米,分蘖能力极强,春栽一株,秋可蘖生50—100株苗,花期7—8月,果实成熟期8—9月,耐荫、耐旱,极少发生病虫害,不用打农药,属无公害保健特菜品种之一。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养心菜在栽培过程中不生虫、无病害,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长势强壮,所以无需喷洒农药,杜绝了化肥污染,加之其易种、易管、产量高,成了农业产调和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品种。养心菜是我国当前濒临灭绝的野菜品种,不论在平原、丘陵地带还是高原山区,现存面积都很少。
二、栽培技术
1.选地:养心菜耐寒耐旱,适合露地、保护地栽培,以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肥沃中性土壤最佳。
2.整地施肥:播种或定植前每亩施有机肥3000kg及多元素复混肥50kg,深耕细耙,整成2—2.5米宽畦面。
3.播种定植:可采用扦插育苗或播种育苗。
3.1.播种育苗:每100m2用种子50g,可供1亩地用苗,播期3月底至4月初,120天左右即可移栽定植。
3.2.扦插育苗:剪取8—15cm枝条,去掉基部叶片,扦插入土3—5cm,浇透水,20—30天即可移栽定植,也可按定植密度直接扦插,定植密度为行距25cm,穴距15cm,每穴2—3株。
4.田间管理:当嫩枝生长至20cm、茎粗0.6cm左右时即可采收。每收割一次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5kg,磷酸二氢钾2kg,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5.病虫害防治:养心菜表面有腊质,病害较少,注意防治蚜虫,发现后可用低残留农药喷洒1—2次。
观音菜,学名紫背天葵,又名紫背菜。
一、物种特性
1.植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全株带肉质。根粗壮。茎直立,高0.5-1米,多分枝,带紫色,有细棱,嫩茎被微毛,后变无毛。叶互生,茎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6-1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粗锯齿,有时下部具1对浅裂片,上面绿色,被微毛,下面红紫色,无毛。10-12月开花,头状花序直径0.5-2厘米,在茎顶作伞房状疏散排列;花序梗远高出于茎顶;总苞筒状,总苞片草质,2层,外层近条形,小苞片状,长仅为内层的1/3-1/2,内层条形,边缘膜质;花黄色,全为两性管状花;花药基部钝,先端有附片;花柱分枝,具长钻形有毛的附器。瘦果矩圆形,扁,有纵线条,被微毛;冠毛白色,绢毛状。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生于平原及低山区阴湿处,或家种于园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紫背天葵适应性强,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生长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0~25℃,在35℃的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能忍耐3~5℃的低温,遇霜则冻死。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光照充足时叶背面和茎紫色明显,光照较弱时也可正常生长。但高温、强光和干旱易诱发病毒病。紫背天葵喜湿润的生长环境,但也较耐旱。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植株生长,产量高,品质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均可种植,但以肥沃的沙壤土上种植最好,能获得高产。生长期间需氮素最多,其次是钾和磷。在栽培中,除施足有机肥作底肥外,生长期间还要多次追肥。
二、栽培技术
1、育苗 紫背天葵的茎节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繁殖育苗。春季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6厘米-8厘米的顶芽,若顶芽很长,可再剪成1段2段,每段带3节5节叶片,摘去枝条基部1叶-2叶,插于苗床上,苗床可用土壤,或细沙加草灰,也可扦插在水槽中。扦插株距为6厘米-10厘为,枝条入土约2/3,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保持20℃),经常浇水,经10-15天成活,而后即可带土移植。在无霜冻的地方,周年可以繁殖,在北方应在保护地内育苗。
2、定植 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良好的壤土,土壤为微酸性。每平方米施4.5公斤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深翻,耙平,做成平畦。
3、田间管理 灌溉的原则是土壤见干见湿,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在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人粪尿1.5公斤,或尿素15克22克。
4、采收 摘取嫩稍长15厘米,先端具5个-6个叶片每一次采收时,在茎基部留2节-3节叶片,使新发生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约半月后,又可进行第二次采收。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一节,这样可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形。南方地区周年均可收获,北方地区温室生产可周年采收,8月-9月为采收旺季。
5、母株的保存 初霜前,在田间选择健壮的植株,截取顶芽,扦插在保护地内,留作母株来年使用。保护地内的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
栽培季节与方式:
紫背天葵在南方为多年生植物,引入北方后多做一年生栽培。露地栽培多在春季终霜后定植,并于秋季初霜前将根株移入温室防寒越冬。在保护地内可随时扦插,随时定植。
栽培技术:
繁殖方式:紫背天葵节部易生不定根,扦插极易成活,故生产中多采用扦插繁殖。可于春秋两季进行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到98%。选择健壮无病的植株,剪取6~8 厘米长的嫩枝条,过长的枝条也可再分为2~3 段,每段带3~5 节叶片,把每段基部的1~2 片叶摘去,即可插入事先准备好的苗床或营养钵中,营养土可用细沙和田土按1∶1 比例配制,不宜施肥。株行距8 厘米×8 厘米,略斜插,插条入土约2/3。插好后喷水浇透,上面用旧薄膜或无纺布覆盖,遮荫保湿。苗期温度控制在20~25℃,保持床土湿润,通常2 周左右即可成活。
定植:在日光温室全年均可栽植,以春秋两季最为适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结合精细整地每667 平方米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 千克。做成1.2 米宽的平畦,畦上按株行距30 厘米×30 厘米开穴,将已成活的扦插苗栽入穴内,每穴一株,浇足定植水,待水渗下后封埯。
田间管理:冬春季管理:紫背天葵性喜温暖,耐热畏寒,怕霜冻,生长适温20~30℃。9 月下旬,即应盖好棚膜,10月下旬上好草苫,此时气温不是很低,白天可以开大风,夜间关闭风口。11 月下旬以后,草苫适当晚起和早盖,晴天中午短时通风。立春之后,逐渐加大通风量,3 月底撤掉草苫。冬春寒冷季节,掌握不旱不浇水
或浇小水的原则,结合浇水少量冲施速效肥。并用爱多收4000~6000 倍液叶面喷施。
夏秋管理:此期要做到防高温、防暴雨、防病虫,棚顶及棚前沿各拉一道防虫网,盛夏及早秋在棚膜上加盖一层遮阳网。每天上午10 点盖上,午后4 点拉起。棚前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倒灌。此期紫背天葵生长量大,每采收一次,应该随水冲施尿素5~10 千克。生长中后期,应将生长细弱,过于稠密枝条疏去,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病虫害防治:紫背天葵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菜青虫和小菜蛾,可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2 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1500 倍液加以防治。紫背天葵病害稀少,在多雨季节适量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等加以预防。
采收:紫背天葵定植20 天后即可采收,采收标准为嫩梢长10~15 厘米。第一次采收时基部应留2~3节叶片,使其叶腋处继续萌发出新的嫩梢,下次采收留基部1~2 节叶片,不可贴地割取。采收后应及时捆扎出售。如不立即食用,可用薄膜包好,在室温下存放6 天左右,如放在6~8℃的低温条件下,可贮藏10 天。
三、营养成分
紫背天葵是一种很好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每100g叶片中含水分92.79g、粗脂肪0.18g、粗蛋白2.11g、粗纤维0.94g、维生素A5644国际单位、维生素B1 0.01mg、维生素B2 0.13mg、维生素C0.78mg、钾136.41mg、钙89.66mg、铁1.61mg、磷18.73mg、烟酸0.59mg。鲜嫩茎叶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黄酮苷等。据测定,每100g干物质中含钙1.4--3.0g、磷0.17--0.39g、铜1.34--2.52mg、铁20.97mg、锌2.60--7.22mg、锰0.47--14.87mg。
紫背天葵属于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铁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癜。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8] 紫背天葵的食疗保健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治疗某些疾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锌、锰、维生素E、黄酮类物质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铁、铜等对治疗一些血液病(如营养型贫血)有很好的疗效。
(2)生理活性物质有清除自由基和抵抗衰老的作用。按照自由基衰老学说,抗氧化作用减弱或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是人体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防御体系主要有两套:一是酶防御体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等;二是非酶防御体系,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类物质等。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云丰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中国云CHCI系统|ICP备案号:京ICP备09066050号-3